本站讯 在国家三令五申保护民营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吉林省德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德卡公司")的遭遇却显得格格不入。这家曾为当地基建和就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民营企业,近年来深陷与吉林银行及当地法院的多起纠纷,德卡公司负责人实名指控:松原市中级法院部分法官存在枉法裁判行为,与吉林银行联手将企业推向绝境,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对法律公平与政策善意的公然漠视。
回迁协议变"天价补偿":法官主导下的"协议作废"疑云
德卡公司与吉林银行的纠葛,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的一份《房屋回迁协议》。当年9月,德卡公司与当地两家信用社(后并入吉林银行)约定,以回迁安置方式解决银行商业用房需求。因扶余市住建局18年没有将华夏棚户区(华夏商场)剩余10户拆完,导致已搬迁的11户商户18年来无法按约定回迁,吉林银行就是其中已搬迁的1户,回迁计划被迫搁置。

为化解僵局,德卡公司主动提供了637.41平方米的一类商业用房供吉林银行营业使用,并于2009年提出以距离原址不到200米的新建四层全框架结构的"德卡城市花园11号商业楼"(建筑面积1741.6平方米)完成回迁。该方案不仅符合协议初衷,更获吉林银行的认可,因银行人员调动才没有完成置换。德卡公司因此将该商业楼留置至今16年未出售,错失了多轮楼市红利。

转折发生在2019年。吉林银行松原扶余支行突然向松原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德卡公司要求于福桐庭长给与协调解决化解纠纷,于庭长却不同意,将回迁安置协议变成天价的货币补偿。德卡公司负责人回忆,主审法官于福桐在庭审中"刻意回避《房屋回迁协议》核心条款",径直将争议焦点转向"货币补偿金额"。
更令人震惊的是评估环节。据德卡公司提供的证据显示,银行原址其中一处华夏棚户区2007年至今已经18年扶余住建局没有拆迁完,导致银行起诉。现房产已"破败不堪、无商业价值",另一处因政府拓宽道路被占没。但于福桐庭长单方委托的评估公司却给出了"天价结论":华夏棚户区门市一层单价达29359元/平方米,在没有标的物的情况下竟凭空评出一层单价34937元/平方米,两处房产评估总价高达2198万余元,远超同地段新建商铺均价。


"这不是评估,简直是明抢!"德卡公司负责人愤怒地表示,协议明确约定"回迁安置",法官却强行变更为"货币补偿",且评估价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德卡公司直指,法官于福桐的判决完全站在银行立场上,"相当于用司法权帮银行撕毁合同,再逼我们用高价买自己早已备好的回迁房"。最终,法院依据该评估结果判决德卡公司支付2198万余元现金(案号(2019)吉07民初114号),导致企业直接损失超千万元。

30万欠息引发2亿资产查封:法院执行中的"选择性失明"
如果说回迁案是"温水煮青蛙",那么贷款纠纷则堪称"精准打击"。2007年,德卡公司以位于扶余市商业中心评估价值超2亿元的13026.12平方米商业用房作抵押(银行授信额度是1个亿)从吉林银行松原松北支行贷款1900万元,全额用于垫资建设县医院——这一项目后来极大改善了当地医疗条件,被列为"民生工程"。
多年来,德卡公司累计偿还吉林银行利息2900万元,远超贷款本金1900万元。2021年,受疫情及政府欠款影响,公司暂时欠息30余万元,随即主动说明吉林银行松原松北支行可从政府欠付德卡公司的2464万元的款项中扣划应付的本金和利息"。
然而,吉林银行松原松北支行在企业仅欠息30万的情况下就直接向松原市中级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21年4月,法院迅速查封了德卡公司价值2亿元的抵押资产;同年7月,吉林银行更是将该笔仅欠息30万的债权列为"不良资产"打包出售。

"这完全违背国家政策。"德卡公司提供的文件显示,2020年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受疫情影响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可予以展期或续贷。但松原中院执行局对企业提交的政策依据、政府欠款证明及执行款线索"一概无视",执意查封企业资产。
更蹊跷的是,法院在执行裁定中刻意淡化"政府欠款2464万元"这一关键事实而不去扣划。德卡公司负责人质疑:"明明有现金可以执行,法院却偏要查封我们的核心资产,这不是配合银行'趁火打劫'是什么?

从回迁案的"协议作废",到抵押2亿资产贷款案的"超标的查封",德卡公司认为,松原市中级法院于福桐庭长违背事实、枉法裁判去维护银行的利益,完全背离司法公正原则。目前,德卡公司已经实名举报,直指"吉林银行松原扶余支行疑似向法官行贿近百万元",请求相关部门对法官枉法裁判行为立案调查。
"我们企业先后遭遇:松原中院于福桐庭长违法评估,将吉林银行回迁协议变成天价现金补偿。在疫情期间仅欠息30万,吉林银行松北支行就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价值2个亿的资产超标的查封,之后银行纳入不良资产将债权出售。2007年的华夏棚户区,扶余市住建局至今仍有10户没有拆完,导致已经迁走的11户至今不能“回家”,吉林银行的两起案件均因扶余市住建局没有完成拆迁而引起。企业因此举步维艰、濒临倒闭。我们不怕困难,怕的是司法不公和扶余市住建局不作为。"德卡公司负责人的话语中带着疲惫,却透着坚持,"国家的好政策不能被地方歪风消解,我们维权到底,就是要讨回一个公平,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作为招商引资进入扶余的民营企业,德卡公司曾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参与棚户区改造,解决了2000多人就业,上缴利税5000多万元。如今,这家曾获当地政府表彰的"功勋企业",却因系列争议判决濒临倒闭。
目前,事件仍在等待相关部门调查结果,媒体将持续关注。(记者肖扬)
相关文章:
吉林一企业反映多重困境:18年棚改未竟、回迁协议竟变天价补偿!

原文来自腾讯:https://page.om.qq.com/page/OsN0lbrJh0QTurzPwXm3qeVw0
编辑:李辉
凡本网注明“XXX(非焦点日报)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讯 2025年9月,72岁的浙江宁波市民王吉义再次向中央巡视组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投诉材料,直指浙江省宁波市奉化...
2025-10-23 11:43
本站讯 2025年10月初,多家网络媒体以《德惠一男子实名举报榆树砂石公司长期越界盗采 恳请异地严查并追责》为题...
2025-10-14 21:27
本站讯 2025年4月15日,多家网络媒体曾经以《黑龙江桦南:荒地变沃土后开荒成果竟然遭抢夺?》为题报道了黑龙江省...
2025-05-25 15:06
本站讯 2025年的东北,春天来的似乎有些犹豫。在黑龙江哈尔滨市,虽然已经进入4月末,可老天总是时冷时热、反复无...
2025-04-28 15:24
本站讯 公开资料显示,江苏东锐幕墙有限公司(简称东锐公司)曾经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2014年以来,其年...
2024-08-11 17:41
本站讯 2024年5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浙江省发现,杭州市建筑垃圾处置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违法...
2024-08-10 13:53
本站讯 日前,曾经在吉林省白山市呼风唤雨、有地下组织部长之称的袁凤友最终被辽源市中级法院判刑11年。这位白山...
2024-05-20 10:35
本站讯 自古以来,就有官凭文书私凭印的说法,这既是一句俗语,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其意思是在公家事务中,以...
2024-04-14 21:10
本站讯 多人先后向同一煤矿上投资入股,但当这煤矿开始挣大钱之时,有一股东却被矿上其他股东合伙排挤在外。他在...
2024-03-21 17:50
大连市农业农村局邢芳局长,看了你们的官方回应以后,我对你们使用谎话、瞎话、空话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以下逐条...
2023-12-17 21:29
本站讯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官方复函及梅州市相关政策文件已明确,据此,刘生福认为,蕉岭县农村劳动力...
2025-11-23 18:39
本站讯 同样的虚假拍卖事实、同样的被告主体、同样的法律关系,却在吉林市同一法院的审理下,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
2025-11-18 21:41
本站讯 从办公楼图纸签订的固定总价合同,到实际按公寓楼图纸施工却拿不到工程款;从一审法院拒绝对工程量进行司法...
2025-11-17 09:32
本站讯同样的虚假拍卖事实、同样的被告主体,‘牛丽蒙案’按刑事案件移送,我们的案子却判民事担责,这...
2025-11-05 15:54
我是一个法律知识爱好者,特别喜欢罗翔老师的视频,也经常喜欢关注一些案子作为案例来学习。但是近期身边一个老大...
2025-11-04 16:24
本站讯 2025年9月,72岁的浙江宁波市民王吉义再次向中央巡视组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投诉材料,直指浙江省宁波市奉化...
2025-10-23 11:43
北京平谷法院许友刚万里红涉枉法裁判等四宗罪,被指对抗巡视监督——法官许友刚疑似为孙艳红提供造假取证、审判、...
2025-09-12 15:00
本站讯 2008 年的一场民间借贷纠纷,历经 15 年诉讼与执行仍未终结。债权人李春普追讨 2590 万元本金及利息...
2025-08-27 14:31
本站讯 8月22日,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大马路1588号汇圣大厦门前,多辆标有法院字样的警车和搬家公司的厢货一字排开...
2025-08-25 09:01
本站讯 有两家本都很有实力的公司,却因一个检测不合格的消防设施和不到50万工程款问题,双方在法院打了20年的官...
2025-08-19 14:34